<相關報導>
200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台灣時間12日晚間揭曉,由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穆克(Orhan Pamuk)拿下。帕穆克去年在爭議聲中落榜,今年終於戴上桂冠。
頒發文學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帕穆克得獎原因在於他的作品中呈現的文化衝擊象徵,「在探索他出身城市的抑鬱靈魂過程中,(帕穆克)發現了文化交錯與衝擊的新象徵。」
現年54歲的帕穆克生於土耳其大城伊斯坦堡的中產階級家庭,他1982年出版的第一部作品Cevdet Bey Ve Ogullar?,就是描繪在伊斯坦堡這個從東方奧圖曼文化日漸轉向西方文化的背景下的一個家庭發展;第二部小說「沉默之屋」(SessizEv, The House of Silence)在1983年推出,以五種主角陳述的觀點,描寫數個家庭成員探訪他們年邁祖母,當時的土耳其正面臨內戰爆發邊緣,這些後生晚輩們關於政治的討論內容,以及他們與朋友的情誼,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混亂。
帕穆克躍上國際舞台是他的第三部小說「白色城堡」(Beyaz Kale, White Castle),故事背景建構在17世紀的伊斯坦堡,雖是歷史小說,但是內容主要透露出一個人建構自我的歷程。
據傳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延後一週公佈,就是評審們為了是否頒給帕穆克爭執不下,當時帕穆克因為批評土耳其政府迫害庫德族人的言論,遭到當局控告污衊土耳其人正在審理中。
雖然瑞典皇家科學院強調,文學獎的評審不涉及政治理念,但是文學花落誰家向來被視為隱約透露評審們的政治意含,去年得主英國劇作家品特就對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時有批評。今年得獎人公佈的同一天,法國國會正好通過一項法案,要求土耳其承認一次世界大戰殺害亞美尼亞人構成了種族屠殺,並以此作為土耳其要加入歐盟的條件,這項法案引起土耳其政府的憤怒。
帕穆克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小感想>
老實說沒聽過這個作家
不過這位帕慕克顯然跟台灣有點緣分
他曾經在2004年來到台灣
訪問政大,並赴新竹參訪
領略市井風情
他在台灣有四本中譯作品
其中有一本叫做「我的名字叫紅」
正好搭上了最近最火紅的話題
聯合報有摘錄這本書中的一小段文章
我覺得很棒
我聽見你們就要脫口而出的問題:身為一種顏色是什麼感覺?
色彩是眼睛的觸摸,聾子的音樂,黑暗吐露的話語。因為千萬年來,從各類書籍、物品中,我曾聽過靈魂的細語 -- 如同風中的窸窣呢喃 -- 請允許我說,我的撫觸就好似天使的撫觸。一部份的我,嚴肅的那一半,捉住你們的視線;而歡愉的另一半,則在你們的凝望下飛入天際。
我何其有幸身為紅色!我炙熱、強壯。我知道人們注意我,我讓人無法抗拒...
有機會真的要找這本書來看看....
其實今年也有風聲說村上春樹會得獎
最後還是沒有
不過我想他還是很有機會會拿獎的
諾貝爾文學獎的入圍候選人
除了必須有英文或瑞典文的譯作
入圍後還要長期選考該作家的人品、作風及思想
我想,瑞典文的譯作應該是中文作家無法入圍的最大敗筆吧...
留言列表